
韦一敏效应,这个用个人名字命名的词,用来形容误解别人的回答或者是答非所问的场景,表面上看上去有问有答,实际上两方人各说各的。
之所以用韦一敏来命名,那是因为在2021年的时候,一位ID为“敏”的网友,在一位视频博主评论区问作品里面的漫画叫什么名字?博主贴心的回答叫你的名字
结果这位网友以为博主是在问你叫什么名字,虽然纳闷怎么问个漫画名字,还要报上自己的名字,但还是很真诚的回答:“韦一敏,然后呢,可以告诉我了吗?”
→ 做做任务赚零花~
热心的网友们实在看不下去了,就告诉韦一敏:“他说这个动漫是你的名字”
这位ID为敏的网友则惊呼:“这动漫叫韦一敏?这么巧?”
哈哈,场面实在是搞笑,也从侧面说明了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,要是当时博主带上书名号,不就没事了?
你的名字✖
《你的名字》✔
这个老梗之所以又火起来,因为韦一敏2.0来了。
这位名叫王子斌的同学,在3年以后,又经典复刻了韦一敏当时的名场面,韦一敏同学应该十分激动,三年了,你们知道这三年我是怎么过的吗?终于有人来替代我了!
不过韦一敏同学的这个被替代的梦怕是要碎了,因为这两件事相隔勉强也能算作3年,而在《你的名字》这部动漫中,男女主角之间的时间线差不多也是3年,所以有了一种动漫现实版的意思,有网友果断P了一个宣传海报:
这是男女主角都现身了啊!为了纪念这一事件,网友们直接将此命名为“韦一敏效应”……
王子斌同学此时应该拍着胸口表示庆幸了吧。

